10月24日,中国-东盟“一粒粮的旅程”青年研学营迎来农业科技探索篇章,泰国兰实大学食品学院、农创学院的 20 余名师生,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粮油食品学院教师刘亚楠和10余名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烟台市农科院,沉浸式体验智慧农业发展成果,解锁“科技赋能粮食与果蔬生产”的新认知。

活动首站聚焦烟台市农科院科研智能温室——这座烟台市首座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的温室,让东盟师生眼前一亮。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依次参观番茄试验区、番茄数字化生产示范区、智能播种区、叶菜类无人化生产区和鱼菜共生试验区。番茄试验区内,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数据同步至中控系统实现精准调控;鱼菜共生试验区内,鱼缸水体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根系净化水质回流鱼缸,这种 “种养循环” 模式让师生们驻足讨论,纷纷询问技术原理与推广前景。
随后,师生们走进农科院院史馆,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系统了解烟台市农科院的建院历程与发展成就:从建院初期聚焦粮食作物育种,到如今涵盖果蔬栽培、智慧农业、绿色防控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科研机构,馆内的老照片、育种标本、科研成果展板,生动展现了农科院助力烟台乃至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足迹。农科院培育的“烟农”系列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为粮食增产作出重要贡献。泰国带队教师表示,农科院的发展历程,为泰国农业科研机构提供了宝贵借鉴,尤其是在粮食作物育种与智慧农业结合方面。

此次活动以“一粒粮的旅程”为纽带,既是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交流的生动实践,也为双方在智慧农业研发、粮食与果蔬产业协作、青年人才联合培养搭建了桥梁。未来,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双方有望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让科技赋能粮食安全,让跨文化交流助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讯员:唐若琪 撰稿:刘亚楠 审核:黄丛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