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东盟“一粒粮的旅程”青年研学营开启海洋生态探索篇章,泰国兰实大学食品学院、农创学院的 20 余名师生,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粮油食品学院教师刘亚楠和学生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牟平台站,近距离感受中国在海岸带生态保护与海洋科研领域的创新成果。
活动伊始,台站研究人员通过图文展板与科研成果手册,向师生们系统介绍台站核心科研方向:“作为聚焦海岸带生态与环境研究的专业平台,我们重点围绕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研究,已构建起覆盖近海、潮间带的海岸带立体监测网和多场景模拟实验平台,能为烟台海洋牧场生物群落的精准监测、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随后,研究人员详细阐释近期关键成果:从揭示烟台近海季节性低氧的形成过程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到解析海洋酸化对贝类、浮游生物的胁迫机制;从阐明水母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应策略,到厘清微塑料在近海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及在鱼类、贝类体内的富集路径,每一项成果都引发师生们的热烈提问,研究人员结合实验数据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随后,师生们前往台站特色科研区域——水母房,多样的水母种类与灵动的形态瞬间吸引众人目光。透明的展缸内,海月水母舒展伞状体缓缓游动。研究人员介绍:“这里饲养的10余种水母,既是我们研究水母发育策略的实验对象,也能直观展现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活动最后,师生们参观了台站新建的海水养殖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调控水温、盐度、溶解氧等参数,可模拟不同近海环境,用于海洋经济生物养殖技术研发与生态适应性实验。研究人员指着运转中的循环水设备介绍:“这套系统能实现海水的高效净化与循环利用,既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也为我们研究‘海洋牧场增养殖’提供了可控实验条件。”

此次参观活动,以 “一粒粮的旅程” 为纽带,将海洋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紧密关联,不仅让泰国师生直观领略中国海岸带科研的实力,更搭建起中国-东盟在海洋生态研究、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青年科研人才联合培养的交流桥梁。未来,依托中国 - 东盟教育交流平台,双方有望在海洋微塑料治理、海洋牧场技术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让跨文化交流在守护蓝色家园中绽放更大价值。(通讯员:唐若琪 撰稿:刘亚楠 审核:黄丛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