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粮油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街道 开展粮食安全推广活动

    发布日期:2025-04-04 点击数:

    本站讯 三月春醒,沃野新耕。近日,粮油食品学院“1212助农团队”走进牟平区宁海街道,开展“粮安万家·筑梦未来”社会实践活动。师生团队带着五谷种子、绿植苗圃和线上粮安教育展具,把学院国家级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的精品课程“搬”到社区一线,以“五谷课堂”“绿植认养”“粮仓探秘”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为载体,将粮食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在社区居民心中播撒下守护“中国粮仓”的责任种子。

    五谷课堂进社区:让粮食安全看得见摸得着。在宁海街道,团队成员搭建的“微型粮仓”吸引众多居民驻足。展台上整齐陈列着小麦、“辨粮种、识粮史、算粮账”的递进式讲解,将粮食安全这本“大书”拆解成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常识。 “大家知道吗?我们每天倒掉的一碗米饭,相当于消耗了2000升的水资源。”团队成员李雨桐手持“粮食生命周期”演示盘,向围观群众展示从育种、耕作到加工的全链条资源投入。当电子屏显示出全球粮食损耗动态数据时,带着孙女参加活动的张奶奶感慨道:“以前孩子总觉得浪费点粮食不算啥,所以今天带她来参加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各种粮食,让她明白每一粒粮食的来源和背后的辛勤付出。”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绿植银行"成为人气焦点。团队将小麦苗、藜麦盆栽等特色作物与科普手册打包成"粮食安全成长礼包“,居民通过扫码参与线上知识竞答即可领取。这种“实体+云端”的传播模式,让400余份绿植礼包在2小时内被认领一空,配套的“云端粮田”小程序更在活动后持续收获3000+访问量。

    扫码体验智慧农业:一粒种子的数字生命。活动现场,团队特别设置“种子银行”互动区。晶莹的玻璃瓶中陈列着从学院种质资源库精选的12类作物种子,每粒种子附有专属“身份证”,扫码即可查看品种特性、种植要点。带着孩子参与的居民李霞,在比对强筋小麦与普通麦种时惊叹道:“原来春耕选种有这么多学问。”活动发放的200份“五谷春耕包”内,除优质种子外还配有种植日历和病虫害防治图谱,将粮食科普落到实处。

    团队创新打造线上智能化粮仓模型,自行研发软著专利三项,吴祥钰同学操作着手机上的环流通风系统,向居民演示“如何让小麦睡好觉”:粮堆温度超过25℃就会唤醒害虫,这套系统能让粮仓四季如秋。当粮情监测大屏显示实时储粮数据时,带着孙子参观的赵大娘连连点头 “难怪现在粮店的大米总是那么新鲜!” “生命之链”系统在活动现场震撼亮相,由2000粒不同品种谷物拼成的中国地图前,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贾博文讲解道:“春耕播种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国家粮仓的成色,我们现在吃的每碗饭,都是种子科研人员与时间赛跑的成果。” 配合触控屏显示的全球粮食危机热点图,这堂"沉浸式粮安课"让观众深感震撼。

    小手拉大手:播种心中的“责任田”。在主题亲子区,“我和小苗共成长”活动吸引了50余组家庭参与。家长和孩子们领取定制种植盒,通过每日扫码上传菜苗生长影像,在21天养成计划中引导孩子们亲手参与粮食的种植,从种子萌芽到生长,再到收获,全程观察,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孩子们养成爱粮节粮的良好习惯。把教育基地搬到社区,通过小手拉大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粮食安全的良好氛围,这正是新时代粮食安全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粮油食品学院将常态化开展“粮安行动”,继续开发“跟着节气学粮安”系列课程,构建起覆盖大中小学的粮食安全教育体系,让大中小学生成为爱粮节粮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共同守护“大国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通讯员、撰稿:迟昭君 审核:刘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