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粮油食品学院“结合思政讲党史”硕果累累

    发布日期:2021-06-10 点击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粮油食品学院着力在“粮食特色”上下功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粮食文化,阐释党的理论。

    粮油食品学院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工作,推动教师在转变理念观念上下功夫、在改进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彰显深度精度上下功夫,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深度融合。学院教师持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延展课程思政内涵,打造了30余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持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粮节粮、勤俭节约、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

    中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一定端好中国饭碗,守好中国粮仓。”在粮油食品学院《粮食文化》课堂上,主讲人王德学教授给上课的同学们展示出一幅粮食产业的宽广画卷。

    《粮食文化》课程集中粮油食品学院学科优势资源,由各教研室优秀教师分节讲授,承担了该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教学任务。课程包括“粮食基础知识”“粮食溯源”和“粮食的营养价值”“粮食的政策演变” “粮食的生产和消费”以及“粮食安全”和“粮食的故事传说”等章节,带领学生纵观我国粮食产业兴衰之路,体察现代粮食产业新发展,展望未来大国粮仓。

    立足专业讲党史 引导学子讲好中国故事

    立足专业讲党史是粮油食品学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教师杜延兵的课堂上,以“一枚粮票的故事”为题,引导学生重温历史,珍惜粮食,利用专业知识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理念。

    课后,许多同学表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学生孙友升认为,百年党史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关系紧密,了解到粮食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前世今生,这门课程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粮油食品学院在立足专业学党史方面,还有两个“特色戏”:一是将开展“走进粮食文化主题公园”活动,带领学生在鱼语花香间体会中华文字和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举办“走进实验室感受稻花香”的烘焙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体会粮食与美食的华丽转变。

    坚守粮食特色,探索协同育人新平台

    粮油食品学院党总支书记孙龙湖介绍说,我院教师将“四比四看”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入诠释了中国粮食源远流长的文化,解读了粮食政策的演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扩大知识范围、提升眼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粮节粮,珍惜美好生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粮油食品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正在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就在今年《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刚刚获得了教育部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并获得省级并荣获思政示范建设项目2门,课程思政今后还将探索形成课程、巡讲、社会实践等多途径、多载体的思政育人体系,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做有更高情怀、更高视野、更高格局、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撰稿:杨震)